慧通动态
闻香识道
来源:《mangazine名牌》杂志12年6月号发布时间: 2013-05-03


斗茶、品香、插花、挂画,自北宋以来就是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和皇室贵族乐道的“四般闲事”;到明朝时,在家中设立香室宴客,更是当时的时髦事儿。可惜在清末时,连年的战乱和衰退的经济让人“雅兴”全无,于是生生不息的“香”火也跟着熄灭了百年。及至近年来国内经济起飞,沉香、香道这些奢侈的玩意儿,方又回复旧观。这些年,香道在日本被发展出一百多个流派,而国内不少爱好品香的人,则说要将这一传统文化的“香”火续上。

贵族的游戏

哪怕呼声渐上,香道也不是人人可玩的。即使在古代,它也是皇家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专属游戏。如今名人圈里玩香的还有歌星王菲、时尚摄影师陈漫、名嘴汪涵等人,但商界玩沉香却是盛行近期有北京富豪举办私人派对,到场名流都会获赠一盒近二万元的线香作为伴手礼,香道在圈中,蔚然成风。北京、上海不少顶级私人俱乐部中,必定见到的除了拉菲红酒,便是沉香。沉香原本主要是用作中药材、手工艺品,但如今被炒得最疯狂的玩法是烧香,而沉香原料因此在近两年以倍数上升,顶级的棋楠沉香,眼下要价每公斤一千万元人民币,烧几克沉香,最低消费便要数万元或以上,按重量算来,比烧钱还贵。

然而,内地最负盛名的香文化研究者傅京亮,对价格上的炒作却不以为然。“因为炒作,如今沉香的需求虽然很大,但眼下有些人花百万、千万元买来的香,其实并不值那么大的价钱。在北京,熏一下牌匾就要耗资两万元,但其实三万元两克的已是绝品,有几个人在烧?人们平常烧的也就几百块一克,达到顶峰也就几千块钱。”

谈话间,傅京亮打开随身的无纺布环保袋,拿出一段“鹤骨龙筋”般的沉香,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,其中全是似在流动的油脂。傅京亮介绍说这就是古人描述的好沉香之“膏液内足”。“这就是价值数千一克的沉香”,他说罢又从小瓷罐中取出一片貌似沉香的木片放在银片上,点燃香炭后熏起香来。只感觉满屋香气温润,令人神清气爽,神安气定。傅京亮介绍说,这是唐代配方的牙香,是以海南沉香为基料,也是君药,用十几种其他香药炮制和合而成的,这样的香对人体就有了整体的养护作用。

对于傅京亮来说,香道确实是一种奢侈,但奢侈的是文化。“就像有些人买包不是用来装东西的,这种奢侈其实是文化上、精神上的奢侈,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滋养。”在古代,香是道德的标范,是衡量一个人、人格取向的尺度。是人们情操与心性修养的目标与检验标准。正如屈原《离骚》中所说,自己以香草为饰是效法前代大德,“修能”与“内美”并重。他说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”香又是颐养本性之品,黄庭坚说:“险心游万仞,躁欲生五兵;隐几香一炷,灵台湛空明。”香还是保健养生的良药,古人说:“感阳气而生者香”,香具有扶正祛邪,通经开窍之功,是养护阳明经的良药。古人玩香,玩的是文化、品味、健康。

香,能调理健康问题。傅京亮有位时尚摄影师朋友,睡不好觉三年了,找不着原因。傅京亮分析她的失眠,“其实原因很简单,那是因为阳气缺失。思想耗气,气不足,血上不去,心里就虚了。晚上阴气盛了,但人的身子是虚的,所以阴气就乘虚而入了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香把阴气熏走。”后来以香调理,她睡眠果然好了。

两年前,一位韩国企业高管,特意到中国来向傅京亮讨教。为了表达自己对香艺学习的决心,这位异国爱香者欲在傅家旁边买个房子。傅京亮告诉他,品香一事属于功夫在香外,须以文化为基础,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,没法深入学习,建议他先用三年时间研习中国传统文化,所读书籍包括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朱子学说》、《本草纲目》,以及唐诗宋词等文集。在傅京亮眼中,中国传统文化是个整体,其本质就是“道”,即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。而制香、闻香的方法只是“技”,与“道”相辅相成。所以,绝不可从整体中独立出来。

传统文化的载体

在讲学之外,傅京亮以一种最能接着传统文化“地气”的方式生活着:每天晨起后,必燃一炉香静坐片刻。香必是自家手工制作的纯植物和香,制香时必须严格遵循传统的古方规范,包括原料产地、采摘时间、配伍规制、盛放的器皿等,而且配料、和料、出香等操作须按节气、日期、时辰进行。傅京亮近几日所用的“百花至宝香”,便是以百花花瓣为料,以当地三月三日的雪水经窖藏后方能和料成香。此外,还须在沙器中煎枣花蜜、梨汁至百沸无沫为度,而和料须于子时进行。

“我在东盟的会议上总结说中国文化的特质就两句话,第一万古流芳,第二香火永续。这两句话,影响了中国文化。”傅京亮如此总结道。香,无论按那种形式来分类,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,这从香的分类上,即可觑见一斑。

按气味来分,汉代的香磅礴大气,唐代的香华贵典雅,而宋代的香冷峻,到了明清的香就媚俗了;而从功用来分,则有治病的香,有怡情的香,家用的还有祭祀用香沉香祭天,郁金香根祭地;从形状来分,汉唐宋没有香柱,有香炉,香膏,还有佩戴的香囊。无论是香食,还是建筑用香,每一个都有故事。

香,伴随傅京亮成长。童年便浸淫在香气四布的家庭环境之中的傅京亮,清晰地记得自己还是孩童时,祖父及外公在家中与朋友喝茶谈艺时,空气中时常弥漫着似有似无的香气。一天,五岁小童有了靠近大人的机会,一位客人招其近前闻香,当即扑到香炉旁凑近鼻子,欲将那股似有似无的香气闻个究竟。见此放肆举动,外公用扇子在他后脖颈敲了一记,怒喝道:“没有教养,怎可这样闻香,难道你没有父母教育吗?”。

此后,他发现书房中缸里的许多“烂木头”形状很乖,拿到太阳底下晒了后会有香气。没多久一次趁烧火做饭的机会,又把这种奇怪的木头,放锅灶里烧了现在估计越有数百克的一大块,美滋滋地为自己烧了一回。这次不可饶恕的错误,换来了祖父关于香的第一堂启蒙教育,从此记住了“沉香”。两三年后,家中藏书藏品几乎尽毁于红卫兵之手。“幸亏当时烧了一块。那以后的很多年,我都只能靠记忆来感受美妙香味。”


傅京亮常常就手拿过一只茶碗当香炉,“品香是个行为艺术,透过它,令自己能用‘齐物’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。”能在岁月中修炼出一颗平常心,便是智慧。聊天时张口便能拈来一句“红袖在侧,秘语谈私,执手拥炉,焚以薰心热意,人生谓古助情可也”的傅京亮,自言有“三不”:不去银行不存钱不取钱。他的闲钱,大多用来添置笔、墨、纸、茶、书和香,平日里淡饭小菜足矣。这样的生活看似简单,却又经得起推敲。傅京亮的平常心,不止是对“香”,也渗透到了生活之中。兴许,这样的大象无形,才是爱香人从这桩“闲事”中真正的悟道。


傅京亮:香之五道

君子之道在古代,一言一行展现的是一个人的心境。屈原为什么用香呢,那是警示自己敬君子而远小人,最终达到自己道德的完美。

养生之道中国人讲养生,讲性命,西方人讲寿命。中国人讲无形的经络、气血。气血不足,实际上是阳气不足。据天地纯阳而生者香,阴者臭。所以为什么说会得病呢,阳缺阴盛就病了。用香就是用无形治无形。

护生之道人要防病就要养好阳明经,黄帝说:“阳明经虚则病。”它是人体的大经和龙脉。只有香,可以养阳明经。外国人用香水,也是潜意识的养生。

祛病之道任何香都有舒经活络的作用,比如小孩用药都加的麝香,就是用来辟邪的。

礼仪之道古人推崇的,常常是让人接近一些看不到的规律。比如“道”,你是看不到的。中国人做事很严谨,遵道而行,又要求人们做事有道德,用香最终目的不在“香”上,而在“礼”上。